一、防爆型式中最常用的类型
常用的防爆型式为以下三种:
1. 隔爆型(Ex d)
特点:
采用坚固外壳将内部电气部件与危险气体隔开。即使内部发生爆炸,外壳也能承受压力并通过特殊设计的接合面冷却火焰,防止外部气体被引燃。
适用场景:
石油、化工、矿山等高危环境,尤其适用于0区、1区爆炸性气体环境及21区、22区粉尘环境。
优势:
防爆性能最强,可靠性高,适用范围最广。
案例:
某沿海炼油厂在Class I, Division 1区域选用符合ATEX和IECEx认证的隔爆型LED防爆灯,有效防止油气混合物爆炸。
2. 增安型(Ex e)
特点:
通过改进电气设备设计(如加厚绝缘材料、优化电路布局)降低火花和高温产生概率,从源头减少爆炸风险。
适用场景:
危险性较低的1区、2区气体环境及21区、22区粉尘环境,如轻工、制药、船舶等场所。
优势:
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,维护成本低。
案例:
某天然气处理厂误用粉尘防爆灯具导致壳体穿孔,后更换为增安型不锈钢灯具,使用寿命提升至五年以上。
3. 本质安全型(Ex i)
特点:
通过限制电路能量(低电压、小电流),确保即使发生故障也不会产生足以引燃可燃气体的能量。
适用场景:
对安全要求极高的场所,如煤矿井下、化工厂实验室、加油站等。
优势:
安全性能最优,适用于最危险环境。
二、气体组别中最常用的类型
根据气体最小点燃电流比(MICR)和最大试验安全间隙(MESG),最常用的气体组别为:
1. IIA类
适用气体:丙烷、丁烷等低危险气体。
应用场景:
轻工、食品加工、一般化工场所。
2. IIB类
适用气体:乙烯、煤气等中等危险气体。
应用场景:
石油炼制、化工生产、制药行业。
3. IIC类(较少用)
适用气体:氢气、乙炔等高危险气体。
应用场景:
特殊化工、航天燃料库,因覆盖场景较少,实际应用中IIA和IIB更常见。
三、温度组别中最常用的类型
根据防爆灯表面最高温度,最常用的温度组别为:
1. T4(≤135℃)
特点:
温度控制严格,适用于引燃温度较低的气体(如乙醚,引燃温度135℃)。
应用场景:
化工装置区、溶剂储罐区等对温度敏感的环境。
2. T6(≤85℃)
特点:
温度控制最严格,适用于极高敏感性的气体(如某些特殊化学品)。
应用场景:
实验室、精密化工生产车间。
四、设备保护级别中最常用的类型
根据设备成为点燃源的可能性,最常用的设备保护级别为:
1. Gb级
特点:
提供“高”级别保护,在正常运行或预期故障时不是点燃源。
应用场景:
大多数爆炸性气体环境(如1区、2区),平衡安全性与经济性。
五、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类型
1. LED防爆灯
优势:
节能(比传统灯具节能50%-70%)、寿命长(5万小时以上)、表面温度低(符合T4/T6标准)。
应用场景:
石油平台、化工装置、煤矿巷道等所有需要长期稳定照明的危险场所。
案例:
某炼油厂将400W金卤灯替换为180W LED防爆灯,年省电费超50万元,故障率下降90%。
2. 隔爆型防爆灯
市场占比:
在化工、石油、矿山行业中占比超过60%,是最主流的防爆灯类型。
3. 增安型防爆灯
市场占比:
在1区、2区气体环境及21区、22区粉尘环境中占比约30%,经济实用。
六、行业标准与选型建议
1. 行业标准
GB 3836系列:规定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类、选型及测试方法。
IEC 60079系列: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防爆设备通用标准。
ATEX指令(2014/34/EU):欧盟对爆炸性环境设备的强制性认证要求。
2. 选型核心原则
匹配危险区域:根据场所危险等级(0区、1区、2区或20区、21区、22区)选择对应防爆型式。
考虑环境因素:评估化学腐蚀、机械冲击、温度等复合因素。
全生命周期成本:LED防爆灯虽初期成本高,但长寿命、低维护成本使其总成本更低。